張貼日期: 2024-11-18 08:02:40 點閱:167
內容 |
一、 因應農業部推動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計畫,提供國小學童鮮乳或保久乳。 |
---|
乳糖耐受性不良 乳糖是天然存在於乳汁中的雙醣,吃入後需經小腸的乳糖酵素分解成單糖 才能被吸收。許多人在嬰幼兒期「斷奶」之後,因不常喝奶,小腸的乳糖酵素 逐漸減少。造成喝奶後 因乳糖不能被分解,使得大腸中細菌大量分解乳糖而產 氣,類品乳優格造成脹氣或放屁,或因大量乳糖在大腸中使滲透壓升高而造成 腹瀉。此即為「乳糖耐受性不良」的症狀。 在臺灣約 95%的成人分解乳糖的功能是不佳的(40 % 有脹氣或放屁的症狀, 15% 有腹瀉的症狀)。而乳糖的吸收不良可能是造成鈣質不足的一個危險因子, 並不是因為無法吸收鈣質,而是因為乳糖耐受不良的症狀而避免乳製品的使用, 造成鈣質攝取不足。雖然有些極端乳糖耐受不良的人必須避免乳製品,但有大 部份人是可以從中量或少量的乳製品開始,如加幾湯匙鮮奶或一湯匙奶粉到常 用飲料中,逐漸適應而慢慢增加食用量。或者是將一次的份量分開二或多次食 用。可以逐漸克服乳糖不耐的困擾。試著建立起規則食用含乳糖的食物,如: 從少量少次開始,逐步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。也可幫助身體重新適應乳糖而 減少乳糖耐受不良的症狀。 此外,醱酵乳製品包括只含有少量乳糖的乳酪(起司)、含有益生菌幫助分 解乳糖的優格、優酪乳,或是低乳糖或沒有乳糖的牛奶,都可以提供乳糖耐受 不良的人做選擇。 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飲食指南使用說明 https://www.hpa.gov.tw/File/Attach/6712/File_6253.p